查看原文
其他

【2024学院之窗】——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等你而来!



百年荣光,继往开来

历史沿革

能源与环境学院办学肇始于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创立的机械工程系蒸汽动力方向和1942年设置的卫生组,是国内最早开设能源学科和环境工程的院系之一。中国能源学科的老前辈钱钟韩、吴大榕、范从振、王守泰、夏彦儒,环境学科的老前辈许葆玖、纽式如、胡家骏、秦麟源等名师曾在此执教。


学院概况

办学百年以来,学院始终以国家能源、环境领域最新发展成果和重大需求为办学方向,焕发着时代生机与活力,培养了陈学俊、徐寿波、闵桂荣、黄其励、于俊崇、宣益民6名两院院士在内的2万余名毕业生,为国家能源动力、新能源、环保、空调及建筑等碳中和领域输送了一大批中坚力量及杰出人才。


目前学院积极响应与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牵头优化学科布局,改善师资结构,创新研究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端智库与创新平台,培养堪当大任的“双碳”时代领军人才。现有专任教师167人,在读本科生830余人,硕士研究生850余人,博士研究生400 余人。


依托学院成立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

学院作为倡议者和发起组织单位成立 “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

坐落于九龙湖畔的科研大楼,占地近4万m2,已于2023年投入使用,为学院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学科健全,成果突出

学科建设

学院围绕“强势能源、特色环境”发展目标,促进能源与环境学科交叉融合与内涵式发展,持续提高学科影响力。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均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在全国排名前8,环境科学与工程位列全国前15%,环境与生态学科的ESI排名已进入全球前1%。


学院拥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储能科学与技术、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环境工程等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热能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


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1个国家重点学科

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

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大型发电装备安全运行与智能测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教育部平台以及江苏省碳中和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与央企、国防单位联合优化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并受邀参加国家实验室建设。

科研成果

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学院重点在碳中和战略、低碳智慧能源系统、煤炭低碳高效利用、碳捕集、新能源与储能、发电系统安全、核反应堆热工、建筑节能、水污染控制与水处理等方面开展创新性、前瞻性研究。


学院团队作为牵头单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项。近五年发表SCI 收录论文近260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36 项,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40余项,牵头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重点研发、国际合作等重大项目13项,科研经费连续四年超过1亿元,2023年达到1.6亿元。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肖睿教授团队)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张小松教授团队)



群贤云集,名师荟萃

师资力量

学院广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师资力量雄厚。全院教职员工共249名,其中专任教师167名,教授/研究员79名(含博士生导师75名),副教授/副研究员74名(含博士生导师22名),讲师14名,博士后及专职科研岗人员5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

澳大利亚两院院士1名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名

教育部国家级人才4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

国家中青年领军人才5名

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1名

国家级青年人才18名

国家青年拔尖人才4名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5名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8名

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名

其它省部级人才工程70余人次

入选东南大学首席教授7名

入选东南大学特聘教授4名

入选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21名

名师风采


布局双碳,特色培养

本科专业

学院本科按“碳中和与智能制造”大类招生,分碳中和环境两个方向。



碳中和方向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经济学”双学士学位五个专业,该方向在强化能源转换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与人工智能控制工程等多学科交叉发展,实行第一第二学年基础课程贯通的宽口径、厚基础、强主干的创新培养模式。


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项目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与“经济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与江苏省一流专业的优势资源,打破专业壁垒、重构知识体系。直接面向未来碳交易、碳管理、碳金融等领域,着力培养兼具能源高效、清洁、低碳、智慧利用技术与碳经济理论研究、碳市场交易规划、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与碳中和路径规划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领军人才。



环境方向设有环境工程专业,该方向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优势,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能够胜任环境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环境生态保护与人类健康、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行业的引领未来发展型创新人才。


学院加入了国家级机械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搭建了机械动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火电机组灵活调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教学成果显著,获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创新创业

学院着力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融通,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团队在“互联网+”“挑战杯”“节能减排”等国家级重大赛事中获奖100余项,其中特等奖7项,金奖1项,一等奖31项。学院于2021年发起并举办全国首个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省赛,并通过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的省级赛事认定,至今已成功主办三届,并于2023年承办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


学院鼓励本科生立足专业知识,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近5年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学院学生志存高远、博学善思,近年来荣获全国活力团支部江苏省先进班集体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一大批集体荣誉。


特色活动

- 典礼育人 -

学院打造“开学典礼”“表彰大会”“毕业典礼”三大典礼育人项目,在学生培养全过程贯穿榜样教育,助青年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


- “碳”足迹 -


面向低年级本科生开展“碳”足迹系列活动,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科技前沿,提前制定生涯规划。


“碳索未来·师生零距离”本科生每周与青年大咖教师面对面交流。

“碳访企业·求职直通车”带领学生前往能源与环境领域重点企业走访。

“碳路先锋·校友大讲堂”邀请学院知名校友返校,讲述个人成长经历。

“碳究前沿·走进课题组”为新生配备导师,提前在实验室接触科研工作。


- 多彩校园 -


学院主办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贯彻“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均衡发展的领军人才。


举办“河灯情”传统文化节,折纸船,放河灯,寄托美好祝福。

组织“绿点课堂”支教项目,为小朋友们做环保知识科普讲解。

学院志愿者的身影活跃于校园内外的大型活动中。

学院组建各类体育运动队伍,在各级赛事中成果斐然。

国际交流

学院牵头成立全球首个聚焦于碳中和政策和技术的专业研究机构——“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依托“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开展碳中和领域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承办2022年国际“碳中和”大学学术会议;获批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零碳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与美、德、英、 法、意、日、俄等国保持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聘用了超过三十多位国外著名学者为学院客座教授。


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伯明翰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近10所国际著名高校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联合建立了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清洁能源利用”联合研究中心和“颗粒运动仿真”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办学培养研究生。学院每年均有优秀本科生被交换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地区学习,优秀的本研学生还有机会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




硕果累累,桃李天下

毕业去向

学院毕业生毕业 “深造率高、就业率高、就业起点高”,广受国内外高校和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去向落实率近100%。其中,2022届本科生升学率近70%,全部前往国内外知名学府院所深造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能源、环境、信息、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包含华能、国电投、中国航发、中广核、中核、国家电网、国机集团、中国电子、上海电气、哈锅集团、中建集团、中兴、华为等在内的重要企业


杰出校友

建国以来,学院培养了陈学俊、徐寿波、闵桂荣、黄其励、于俊崇、宣益民6名两院院士


陈学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安交大前副校长


闵桂荣

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徐寿波

中国工程院士

国家能源委员会顾问


黄其励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北电力集团总工程师


于俊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防装备副总设计师


宣益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副校长


此外,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学院走出2万余名毕业生,成长为国家能源动力、新能源、环保、空调及建筑等碳中和领域的中流砥柱。


吴海锁

86届校友,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董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陈海斌

90届校友,现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崔丽

96届校友,现任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总裁助理,入选2021年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榜单。


谢卫江

97届校友,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现任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

蔡剑峰

00届校友,现任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王志国

02届校友,创维集团CTO,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胡旭东

03届校友,中国火箭最年轻指挥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01”指挥员。


宋启磊

06届校友,帝国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副教授,膜科学中心主要成员。

刘爽

10届校友,曾就职于中广核苏州热工研究院,现任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院长寄语


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肖睿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郑重承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我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能源与环境领域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现正以绿色低碳化、数智化的全新姿态,融合传统能源碳减排,新能源碳零排以及碳捕集与封存碳负排等前沿技术,培养“双碳”领域国家紧缺的创新型领军人才!碳达峰、碳中和,未来已来!同学们,加入我们,投入“双碳”事业中去!


供稿 | 能源与环境学院



 往期推荐 


2024学院之窗——建筑学院


2024学院之窗——机械工程学院


高考倒计时——带你探寻东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东南大学本科招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